让校本教研踩着地平线行走
让校本教研踩着地平线行走
作者: 戴平 | 发布时间: 2014/4/5 9:30:09 | 6268次浏览
让校本教研踩着地平线行走
——对有效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金坛市香港六码宝典资料大全 戴 平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要解决新课程推进中已经存在的难题和不断出现的问题,必须搭起一座“连接”教学实践与教育科研的桥梁。这座桥梁是什么?就是当前已经轰轰烈烈开展的“校本教研”。
如何使校本教研顺利地承载起教学实践与教育科研的“连接”功能,使校本教研真正有效并对新课程起到强有力的推进作用,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找准校本教研的根本点——目中要有人
校本教研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从激发教师的生存质量、生命价值等内部需要出发,着眼于培养教师参研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在教师发展好的基础上为学生成长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保证学生也能够健康成长、快速发展。
1.以教师发展为基本点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是校本教研的根本任务之一。因此,无论开展怎样的校本教研,都应该把教师的发展作为根本点,使教师感到校本教研的目的是为了教师成长,是为了教师能生活得更好,使教师获得主动参与校本教研的动力。并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体现“以人为本”的校本教研理念。
目前我们学校里名教师比例很。笫屑兜那嗄旯歉山淌脱Э拼啡耸恳埠苌,我们的师资急待提高。但我们没有向领导申请要求从其他学校引进,而是力争通过自主的培训,从本校的教师中能够发展产生。我们把这一些告诉老师,更让教师明白因为名教师少,所以我们的发展空间很大,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使自己尽快成长。我们首先在全校教师中通过自主申报、民主测评、领导审核等方式产生校级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并且要求他们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定期在全校上展示课,每学期至少要撰写2篇教育教学论文……这样给比较优秀的青年教师搭台子、引路子、压担子,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同时,产生辐射作用,带动其他的教师共同发展。
2.以学生发展为结合点
校本教研的最终目的与归宿,笔者以为还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只有学生成才、成人,学校才能得到社会与家长的认可,也才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因此,学校的校本教研千万不能“眼中无学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镇的流动人口也越来越多,全校学生中近60%是外来工子弟,且流动性大,2011年春学期,共转出外籍学生64人,转入82人。而这些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相对较差,特别中途转进的中高年级学生的英语基础更是薄弱,为了克服这些不足,我们组织相关教师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组织英语教师进行“英语后进生的成因调查分析与转化策略”研究。这些校本教研都立足学生的成长,为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寻求新路子、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二、完善校本教研的组织形式——活动有保障
2008年秋学期之前我们都是采用传统的校本教研方式:周四下午三节课后全体教师集中或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研讨活动,但这种方式存在以下弊端:1.时间偏晚,等教师到齐后离下班时间已经不远了,教师牵挂着家庭无法静下心来进行研讨,校本教研的质量得不到保证;2.如果以校为单位集体集中,由于任教学科繁杂,众口难调,缺乏研讨的针对性,也使校本教研的质量打折。
为了克服上述的困难与不利因素,我们从2008年秋学期开始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教师办公室以任教学科与年级相对集中,比如一、二年级的语
为了便于对各个教研组的督促与管理,我们还科学合理地把行政领导分工蹲点:原则上在哪个教研组的行政就在那个教研组蹲点,少数重复或没有的协调、选派主抓的领导蹲点,这样通过组织形式的完善,不仅使校本教研活动有了保障,而且使校本教研活动的质量得到了保证。
三、选定校本教研的活动方式——行动研究为主
虽然校本教研的方式是多样的,但身为一线的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适宜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把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持续关注的“小课题”,我们教师在实践中可以采用课例研究、同题会课、教师论坛等方式来提升教研的品位,提高教研的实效。
1、案例评析 案例教学通过把那些活生生的典型教学事件展示在学员面前,使他们“身临其境”般地直面教学实践,成为沟通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课堂教学是教研的中心,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可以定点定时,组织教师观摩特级教师的优秀课例。观摩后先由教师发表自己的评价,再由校内资深的“名师”进行点评,将教师的目光引领到新的高度。在此基础上,教师撰写案例研究,进行借鉴和反思。
2、同题会课 是指同一课题由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的教师执教,一课两轮或三轮。先是集体备课,由一教师执教,教后教研组研讨,针对出现的问题商量对策,第二位执教者整合大家的意见,重新设计教案,再执教,再研讨。如此两至三轮下来,课越上越精彩,教师将自己与同伴的教学实录对照、反思,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3、教师论坛 以往我们都是请专家作讲座,或学校的名教师上台传授经验。普通的教师充当的都是听众的角色。为了把每一个教师都推到前台,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展示自己的亮点,学校除了设立骨干教师论坛,对教师的专业进行引领外,还设立了普通教师论坛,每周由一位教师发表十至二十分钟的演讲,可以叙述自己的教学经历,可以推荐一篇好文章,可以介绍自己撰写的一篇论文,总之,提供给教师一个专业成长的平台。内容可以是自定的,也可以是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的,调动教师真实地参与。
四、寻找校本教研的合作伙伴——整合优质资源 为了全面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兄弟学校优质资源的作用,我们学:统Jば⊙С闪⒘“手拉手研究共同体”,和茅麓小学、西阳小学成立了“成长共同体”,合作对教师进行培训:紧紧围绕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导向,以打造教师个人教育品牌为亮点,以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需求与困惑为着力点,搭建专业人才“三三工程”——“三课”(引路课、研讨课、示范课);“三讲”(讲教学策略、讲课例、讲反思);“三炼”(历炼教学基本功、锤炼教学策略、提炼教学思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彰显个性、彰显才华,实现教师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这样科学地利用外省市先进的在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内部管理、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科研、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以辐射带动,内化奉献精神,促进我校办学水平和效益的全面提高。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效。
总之,教育的路有多长,探索的路就有多长。我们相信通过扎实有效、脚踏实地的校本教研活动,定会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课堂教学能力、教研能力,进一步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