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列开往春天的科学校车
——小学科学课题组茅麓小学活动报道
作者: 李明123 | 发布时间: 2012/4/6 9:19:12 | 4221次浏览
烟花三月,春风送暖。金坛市小学科学课题组暨张俊名师工作室成员聚首茅麓小学,带领山区孩子坐上神秘且富有童趣的科学列车。
本次活动主题依旧是科学课堂探究材料的组织、实施和使用效果评价。朱林小学罗健的《搭支架》、五叶小学陈淑桢的《力在哪里》、金城中心黄海燕的《神经》三课各自从不同领域诠释了这次主题,让我们从这一抹亮色中感受到几许惊喜。
构思篇
朱林小学罗健的《搭支架》一课,教师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研究学生的学情后重组教材,把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如何搭支架上。埃菲尔铁塔的出示,使学生明晰教学内容,并据此延伸下去,认识到三角形构造具有稳定性,组织学生动手搭建。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情感体验。但教师并不满足于此,继续引导学生由平面图形的结构特点转向立体图形的探究。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提升,但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交流,模拟演示等方式,从直观层面化解教学难点,让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来引发头脑风暴,学生创意无限,认知有所提升。
材料篇
五叶小学陈淑桢的《力在哪里》一课,这节课在上次的课题活动时交流过一次,陈老师凭着孜孜以求的科研态度,依据自己的想法和教学风格,再一次将之呈现在我们面前。教师准备的教学材料可谓精挑细。湫透咝。磁铁、弹簧、乒乓球、牛皮筋等,材料易得,方便教师课前准备,而材料使用更是反复、高效。特别指出的是另外设计的提示单。“小小提示单,导学大天地。”学生能通过手中的一个小小的提示单,自主投入到寻找力的过程中去,并由此联系生活,拓展学习空间。
语言篇
金城中心黄海燕的《神经》一课,最大的特色在于教学语言,如果说陈老师的语言柔美,似清泉一般流淌的话,那黄老师的语言就是激越昂扬,似黄河泛滥般一发不可收拾。教师用他激励性、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不仅诱惑着学生一探“神经”奥秘,更促使学生联系自我、联系生活,不断反思,不断获得,不断自我提升。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引导学生如何组织有效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想法,以此来提升思维品质,理清思维脉络,从而理解教学内容,对学生有益。
张俊名师工作室成员交流了近期教学思考。姚爱祥老师对近期课题组工作课程研究以及区域推进工作作了汇报交流,旨在期望各个团队组织在推进活动中踏实研究,有所收获。
曲终人散,意犹未尽。教学点滴,心得体验就似涟漪一样一圈圈在山区孩子们心头荡漾开去,在每位课题组成员心头荡漾下去。

